孩子有学习的动力,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好的,但是当学习的动力出现扭曲的情况,学生的心理就会产生嫉妒,嫉妒别人的成绩忌妒别人的荣耀,这样会对孩子的学习极为不利,这篇文章就为大家介绍一下,家长怎样帮助孩子走出妒忌心里。
学会倾听孩子合理的宣泄
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杨和鼓励。表扬得当,可以巩固其优点,增加他的自信,促进他不断进步;如果表扬不当或表扬过度,就会使孩子骄傲,进而看不起别人,认为只有自己好,别人都不如自己,甚至当有人说别人好,没说他好,他就难以接受。另外,小学阶段的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,当他们存在嫉妒心理的时候,便会迅速而直观地通过语言、行动而表现出来。对于家长们来说,观察孩子的行为方式、掌握孩子的情绪趋向却并不难。家长要做孩子忠实的听众,就要学会耐心帮助孩子把妒忌心理排除掉。当孩子表现出幼稚而又可怕的嫉妒之心时,父母不要上来就对孩子的嫉妒心理进行批评,而要善于听出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根源,并且要心平气和地排除孩子由此而产生的苦恼,便于问题的解决。
孩子都会存在嫉妒的心理,他们更需要的往往不是欲望的满足,而是家长耐心的倾听,以及对他们内心感受的肯定。让孩子心灵得到平衡,这样有助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,又能有效防止孩子的嫉妒心理滋生。
让孩子懂得嫉妒的危害
作为父母,这个时候就要扮演老师的身份,用合理而又权威的语言让孩子明白妒嫉是一种负面情绪。但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们了解,即使是他们尊敬的爸爸妈妈也会有妒嫉的感受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,当宝宝和爸爸在一起亲亲热热的时候,妈妈也会妒嫉爸爸,但是妈妈不会因此而乱发脾气或者感到难过。或者举出自己小时候的故事,告诉宝宝自己也有过同样的心情。再者,凡存在嫉妒心理的孩子,都会在心中产生一种报复的心态,并且都会不同程度地付诸实施,这样不仅危害别人,也危害自己,限制自身发展。父母此时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报复行动的危害性极大,这是由嫉妒不良心理冲击的结果。
这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了家长怎样帮助孩子走出妒忌心理,希望家长能够帮助孩子能够走出妒嫉心理。